【摘要】:89岁的黄世益。 鲍小东 摄黄世益1917年 生于湖北沔阳1937年 毕业于当时的武汉乡村师范学校,同年,加入黄埔军校,成为黄埔军校14期1总队学员1938年底结业,在...
89岁的黄世益。 鲍小东 摄
黄世益
1917年 生于湖北沔阳
1937年 毕业于当时的武汉乡村师范学校,同年,加入黄埔军校,成为黄埔军校14期1总队学员1938年底 结业,在国民革命军十八军司令部参谋处任参谋
1941年到1943年 任十八军平射炮营第一连连长,奉命守卫西陵峡口
1943年春 调任十八军司令部军务处,主管人事
1944年 离职,就读国立师范学院,毕业后,从事教育工作
1978年 退休
参加过枣宜会战又守卫过西陵峡的老兵黄世益:
我下令开炮,猛轰稻草 伪装的日军潜艇
“1940年枣宜会战期间,您在做什么?”
“守西陵峡!”老人几乎是脱口而出,叫人不容置疑。但是在他写于十几年前的仅有千字的《抗日战争时期的回忆--粤西作战》里,他守西陵峡的时间是1941年。
“张自忠将军牺牲的时候,您在干什么?”
“我跟着部队,到处跑,天天打仗。”
“仗打得激烈吗?有没有印象深刻的战斗?”
“哎呀--我们背的东西很多,我背着望远镜、步枪等等,很重啊,吃力得很,有一次爬坡,等爬上坡后,我的浑身上下全部湿透了。”老人似乎是答非所问。
眼前的黄世益,他真的老了。
报考黄埔军校
“师范还没毕业,黄埔军校的录取名单就张榜公布了,我也在其中”
如果不是抗日战争,黄世益很早就是一个教师。
1937年,日本帝国主义全面入侵中国时,20岁的黄世益在武汉乡村师范学校求学,正面临着毕业。
抗战伊始,中国军队在华北和华东战场连连失利,大小城镇相继沦陷,国内很多热血青年流亡到华中的心脏--武汉。那时,校址尚在南京的黄埔军校正在武汉招生。
责任编辑:administrator